青羽的博客

恭喜你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岛

赛斯资料摘录

前言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知道赛斯资料的人。不知道的也无妨,这篇文章可以当作一个引子。

赛斯资料是一系列的书籍:

  1. Seth Speaks: 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 (1970.1.21-1971.9.27)
    《灵魂永生》 / 《时空之外》
  2. 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 (1972.4.10-1973.7.11)
    《个人实相的本质》
  3. The “Unknown” Reality Vol.1&2 (1974.2.4-1975.4.23)
    《未知的实相卷一、二》
  4. The Nature of the Psyche: Its Human Expression (1975.7.28-1977.4.4)
    《心灵的本质》
  5. The Individual and the Nature of Mass Events (1977.4.18-1979.8.15)
    《个人和群体事件的本质》
  6. Dreams, “Evaluation,” and Value Fulfillment: A Seth Book Vol. 1 & 2 (1979.9.13-1982.2.8)
    《梦、进化与价值完成》
  7. The Magical Approach: Seth Speaks about the Art of Creative Living (1980.8.6-1980.10.15)
    《神奇之道》
  8. The Way Toward Health (1984.1.3-1984.8.30)
    《健康之道》

《灵魂永生》和《时空之外》都是同一本书的不同译本。我将《灵魂永生》与《时空之外》的第一章逐字逐句地对比了一下,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

  • 《灵魂永生》译者多采用直译,看得出为了避免翻译腔译者还做了适当的文学化精简,尽可能精确优雅地保留了原句的意思。但是同时带来了语句的晦涩,提高了理解门槛,阅读理解较为吃力。
  • 《时空之外》译者多采用意译,看得出译者是在充分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重构以使得其更加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经过逐句对比,并没有损失什么信息精度,阅读理解较为轻松。

赛斯资料里的话在我个人看来稍微有点啰嗦,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干脆我试着写一个摘录吧?把一些核心和重要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这对我也是一种学习和乐趣。

为什么是赛斯资料?

我直接引用知乎 @汤文洁 的回答吧:

作者:汤文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07249/answer/798222799

理由一:逻辑自洽

抛开通灵这件事本身,赛斯资料是逻辑自洽、自圆其说的。虽然他/她说了很多很多,有些看上去还挺玄。但是,却没有失控,而且与现实中能够找到的证据高度相符,也与我的很多猜想相互验证。你很难想象作者夫妇(诗人和画家)在那个年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能够通过普通的阅读或自己yy编造出如此庞大的体系内容。

理由二:实用价值

赛斯资料涉及的范围个人、群体、梦境、灵魂进化、时空等等的本质,启发性很强。既满足好奇心,又贴近生活,具有指导价值,又方便验证。

理由三:极强的解释能力

能够兼容科学实验结论和各种超自然现象,尽管是以不同的解读方式。换句说话,科学能解释的它能解释,传统宗教能解释的它也能解释,但它能解释的科学和传统宗教却不一定能解释。

理由四:非宗教性

赛斯资料不搞偶像崇拜,不提救世主,不建立宗教组织,没有政治意图。它只是提供一套解释世界和打造自己的理想世界的工具和方法。而并不要求读者必须要怎么做。看赛斯资料,感觉像是在看专业书,只是在摄取知识和获得启发。

理由五:与个人实践基本相符

作为一个热衷于探索/创造/体验的心灵世界的研究者,我的很多经验与猜想都与赛斯资料相符。

除了第五点之外,其他四点我全部同意。因为我目前只是个麻瓜,没啥实践经验可言……

前四章是从原文中摘录出来并重构为陈述句的文字,从第五章开始是直接摘录。少部分斜体表示我自己的感悟。


Seth Speaks: 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

第一章:我不具形体,但是我却在写书

赛斯是一个以“能量”为构成单位的个体,已不再用肉体示存了。

五官感觉不能带给人真情实意,因为这些感官会骗人死心塌地地相信这花花世界。

在很多情况下梦中的人要比醒着的时候聪明得多,更具创造力,也更有知识。

人的世界是人自己创造的,人具有几乎是宇宙间最值得敬畏的天赋:将思想向外投射变成物质形态的能力。

语言是物质世界有先后秩序观念后的末端产物。线性结构的语言无法在瞬间沟通复杂的经验。

人自己基本的本体也与赛斯的一样,并不是物质。

第二章:我目前的环境、工作及活动

有些时候人死了还不知道自己死了,但是出生则几乎永远意味着一种尖锐及突然的认知。不必害怕死亡,死了这么多次的赛斯还在写书呢。

所有的外在世界都是由意识创造出来的,总是意识创造形相,而非有了形相才有意识。

任何的世界皆非以形相为本。有些世界根本连形体都没有,也谈不上所谓的“性别”,赛斯多世“男性”的身份在那些世界完全无法作用。

赛斯祂们以心电感应方式沟通。心电感应实际上是人们语言的基石,如果没有心电感应作为语境的基础,语言的象征便毫无意义。

赛斯祂们不生活于所谓的时间架构中,时、分、秒对赛斯祂们失去了意义与吸引力。不过赛斯祂们对各种世界中的时间架构相当清楚,因为在通讯时,必须要考虑到这项因素。

赛斯祂们的工作、发展及感受全都在赛斯称之为“时点”中一次发生。在“时点”中最细微的思维已然了愿,最小的可能性已然探索,连各种可能发生之状况也已完全视过,甚至最不重要或最强烈的情感都受到照顾。

面对不断的刺激,本体需要学习、发展、经历后才能稳定自己。在这过程中赛斯祂们有不少“人”迷失,忘了自己是谁,直到有一天再一次醒悟过来。大部分这类的事情目前对赛斯祂们而言已成为一种自然的形式。在无量的意识变化中,赛斯祂们仍然能够保持一点根性,在赛斯祂们“迷失”的时候,赛斯祂们进入一些最简单的生命形态,和它们掺合在一起,比如花一百年时间在其他世界中当一棵树。

如果赛斯祂们愿意,祂们能由自己的心灵“全我”中创造出其他的“我”,不过这些“我”却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特性”来进化,运用它们天生具足的创造力来进展,它们有绝对的自主权,不过赛斯祂们不轻易尝试这种做法。

每个人都是他或她“全我”的一部分,也都正在向着赛斯目前的生存境界,发展迈进之中。每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及睡梦中,都能或多或少的,知道属于他们内在意识的真正自由,所以这种能力是每一个独立个体及他的“全我”本来具足的。

人的肉体感官迫使人接受三维空间的世界,不过意识却具有内在感官,不论进步到什么程度的意识,全都具有这种内在感官。这些内在感官,不因意识所采取的形相不同而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它独立于形相之外。

肉体感官创造出它们所认知的世界。

物质世界并不“错”,物质形相只不过是认知“假相”的各种无量方法之一,经由这种认知,意识方能自我表达。

由于心理结构的原故使得物质环境呈现出人所见到的外貌。如果转而以“领悟后的联想”来感觉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不用“自己在时间中过来多少日子”来感觉自己持续的存在,那么便可以以一种崭新的角度来感受这个物质世界,可以在瞬间认识各种过去现在的事物,并可在事物所显示的各种现象中举一反三。

第三章:我的工作及进入我的空间

赛斯祂们的心灵结构使得祂们能与多种形相的世界沟通,祂们与之沟通的方式很多。就好比说如果你遇见了一个你早已忘怀的童年伙伴,现在你们已经没有什么情投意合的地方,但是某一天下午当你们谈及过去的老师及同学时,你们仍然可以有某种美好的回忆。

过去、现在、未来其实并不真正存在。

赛斯祂们不觉得有隐藏自己情感及思想的必要,因为祂们已经认清了所有意识及世界互相协助的本质,也了解了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当一个人出生又死亡了很多次,他起初以为每次死之后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但是等他发现生存仍然继续之后,惊喜之余,一种神圣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在某方面来说,人们将生命看得太认真了;但是由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们却又不将这种具游戏倾向的生存当作一回事。

所以,对待生活,要认真而不当真。
像玩游戏一样,玩游戏很认真,但是不会有谁把游戏里角色的生离死别当真,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体验游戏。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和上面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身为一个导师,赛斯常常进入许多不同的世界,就像一个巡回讲课的教授,在不同地方及不同国家中讲学一样,但是也只有讲学这一点相同而已,因为赛斯必须先调整自己的精神架构,并深入了解各种不同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开始讲课。

在真实情况下,人们所认为的太空根本不存在。除了肉体感官的作用造成了人们对太空的幻觉之外,人们所接受的心理模式更加深入了这种幻觉,这种模式是人们,在这个物质系统中的意识,进化到某一个阶段时所采用的。

当人们到达或者进入物质生命时,心灵不是一张等着加写其他经验的白纸;人们带来了一个记忆库,其中资料之多任何电脑皆难望其项背。人们降生的第一天就带着足够的技巧与能力,虽然这些技巧与能力有些会应用到,有些不会,它们并非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来自“遗传”。

这些事物其实全部是心灵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物质宇宙中,人们就无法到其他星球上面去,因为在这个宇宙中,这么说就代表着,桌上不能摆书、不能摆茶杯,虽则桌子的本身并不具有实质的特性。

“时间”与“空间”是人这个生命体进入三维空间所预制的基本“程式”。

每种生命系统都有不同的假设程式。

全我,或者说灵魂的本质非常复杂,而且具有极大的创造力,比宗教中所提及的还要伟大。

灵魂能改变它意识的焦点,灵魂运用意识的方式,就像我们用大脑指挥眼睛看东西的方式一样。

“我”和“我”的意识,并非同一件东西,“我”的意识只是被“我”运用的一种东西而已,这一点适用于每一个这本书的读者,只是各位也许不知道这个潜藏的真相。所以灵魂——或是全我——比意识包涵的范围要广、要多。

人们在梦中努力工作的情形并不亚于白天。

赛斯和我们这个世界的接触,就如赛斯进入我们的梦中一样。赛斯清楚自己透过珍•罗伯特来口述书,但是同时也明白在原来环境中的自己,因为赛斯只投出部分的自己,就如同你们写信给朋友时,投递出你们部分的意识,而同时却清楚自己所在的房间是一样的。当然赛斯投射出的部分比你们写信的情形要多,赛斯的部分意识进入这位女士,不过这个比喻还算接近事实。

虽然物质空间是假相,但是这个幻想却是由广大实相所造成的,它有目的,也有意义。

物质世界是实相的“一种形式”,这样形容会比较好。

三维空间是个无价的训练场所,无疑的,人们目前所发展出来的个体与性格会永久存在,并成为有记忆的一部分,但是它只是整体的一部分而已,就像童年在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样。

肉体及环境是自己思想、感情的物质化反映。

在三维空间里,事物组合的方式和电视萤光幕组合光点形成影像的方式相似,但是两者之间当然有差异,“如果你们没有调准某种频道,你们就会看不到物质事物。”

各位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变压器”的角色,自动的把非常特殊的电磁单位转换成物质的事物。人们处于一种“以物质为中心的系统”中,外围围绕着一些较弱的区域,其中存在着一些所谓的“假物质事物”。每一个思想及情感以一种简单或复杂的电磁单位存在——这是目前科学家尚不知道的事情。

思想及情感的电磁强度决定它们物质化影像存在的长短。

形相不可能永久存在,因为所有的意识都处于“不断变动”的情况中。

当人们想到别人的时候,人们会向外送出自己的部分能量,其强度稍次于物质,但是的确可以称为一个形相,这个形相由人们的意识向外投射,但是人们的自我完全不知道。赛斯在想到他人时也一样向外投射能量,所不同的是赛斯的意识可与那部分的能量共同进退,所以赛斯能和人们相互沟通。

若是不探讨的话,人们的意识就好像是被禁锢在脑袋里一样,叫人觉得每一个念头过去了就死了,每一个记忆遗忘了也好像是死了一样,事实并非如此,念头及记忆并不因为过了或忘了就死了。

第四章:转世剧

人们对自己在戏中所扮的角色专注得过了度,完全的投入了戏中的一切,以至于进入了剧中人的问题、挑战、希望、悲伤之中,完全忘记了这些只不过是他们自己,自导自演的戏剧而已。

此外还有其他的戏也同时在上演中,人们在那些戏中也有扮演的角色。那些戏自有他们自己的布景及架构,时代背景亦不相同。也许某一场戏名叫“十二世纪生活”,另一场戏名叫“十八世纪生活”,或者“西元五百年前”,甚至“三十世纪”。这些戏也还是人们自导自演的。

时间并非一连串的片刻。人们说的话、做的动作好像发生于时间之中,就像是椅子、桌子看起来占了空间一样,但是这些只是人们“预先”设计好的复杂结构而已,在戏中,这些复杂的结构,这些道具,必须要让人们感觉像真的一样。

比如说晚上九点你去看戏,而剧中的时间是早晨,演员正在吃早餐,你也就会接受剧中的时间,当作那是早上。

每一个人目前都涉身于一个大型戏剧之中,在其中人们全都同意以某些基本假设作为整出戏的架构,以便戏能演的下去,这些假设包括了——时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片段所组成、外在世界存在于创作及认知之外、人们被困于“肉体衣服”之中,以及人们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在同样的理由之下,大家同意的其他假设还包括了——知觉来自肉体感官,也就是说信息来自外界,而非内心。所以人们被迫将注意力大量集中在所上演的戏上。这些一出出的戏及创作性的片段便是人们称之为转世的一生生经验了。

不同的戏基本上同时存在,但是那些仍然置身于这类复杂的转世剧情剧中的人很难看破它们。

戏好像一出接着一出不断在上演,所以这种连贯只加深了人们以为“时间是一连串片刻”的错误观念,以为时间循着一条直线,由不可溯的以往延伸向同样不可追的未来。

在每一出戏中,每一个人都面临不同的困难,而进步的判断标准,是以困难如何被解决与如何未被解决来衡量的。例如:在某段期间,人类有过伟大的突破,但那种进步以人类的衡量标准来看,可能根本不认为那是进步。

虽然用了“戏剧”的比喻,但是要知道这些“戏”是自然而然、自动自发的在进行,它们只有主要的架构,每个演员都可以在架构范围之内完全自由发挥。每个演员都同意戏中所有既定的假设,演起戏来也不需要彩排。这些戏都有观察者在观察,这一点在书中会讲到。就像是每一出好戏都有个贯穿全剧的主题,这些人生的戏也一样有它的主题。

进步与时间全然无关,却关系心灵与精神之焦点。每出戏都完全不同,所以认为今生是前生之果,或是因为前生做坏事,今生遭罚,都不正确。多世之生命其实发生于同时。

这些戏都有它的目的。在戏里人们那多重空间性的生命体能由自己所作所为中学到东西,它尝试各种数不清的身份、行为及态度,其尝试的结果亦影响了他人。

一提到“果”这个字,人们立刻联想到因果关系:先有因,再有果,这只是曲解的一个小例子而已。“语言思维”在表达上,具有天生就难以克服的困难,使得观念被扭曲,令得思想被看成是单线性导向的发展。

多重空间性的“我”正在学习实现的技巧。祂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与无限发展的可能,可是祂还要学习实现的方法,因为在祂之内远有许多未知的创造潜能,有待发掘与发挥。

多重空间性的“我”创造各种情况供自己操作,并给自己立下挑战。有些挑战在你们看来至少初期是失败的,没有关系,因为祂必须创造出能激发再创造的情况。这一切的创造皆出自自然及无拘的欢欣。

在“休息”时段中,祂还了解到是祂自己在写剧本,那时祂不再受到演戏时各种假设的角色所束缚。这些时段经常出现在睡眠状态及梦里情境中;但是也有其他的时刻,每个演员会忽然醒悟自己是在演戏,被道具所包围,会忽然看穿似真非真的制作假相。

这么说并不表示戏不真实,也不是说不必认真;重要的是扮演一个角色——一个重要的角色,每个演员必须了解制作的原意是什么,以及他在其中扮演的是什么。他必须在重重限制的三维空间布置之中实现自己。

在这个重要创作的背后,是伟大的协调。每个演员先要使自己在三维空间世界中实际出现,来扮演角色;除非多重空间性的“我”先将自己的一部分物质化,不然就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演戏。

那多重空间性的“我”完全知道祂自己是什么,也同时以祂的真知实见参与在每一个祂制作的角色中。

存在于三维空间世界的“我”必须将注意力焦点放在世界中。一种内在的了解为他们提供了能量及力量的泉源。他们“最后”终究会明白:他们只是戏中的演员而已,再经过另一番领悟而回归于全我。

有些人虽出现在这些剧中,可是他们心中完全明白,他们自愿参加演出,也知道他们只是来演戏,来的目的是导引他人迈向了悟与发展。他们引导那些演员超越自我及自设之布景向外张望。这些人可以说是身在演员之列,但是却由别的生存层次来看戏,他们的目的是为那些三维空间的众“我”开启一道通往心灵的门户,将三维空间的“我”释放出来,以进入另一境界,获得更大的进展。

人们正在学怎么做一个共同者;人们现在了解了什么叫“神”,人们正在学习去做“神”;人们正学着了解什么叫责任——任何一个已然个人化的人都应有的责任;人们也在学如何处理自己的能量并将这个能量用于创造性的目标之上。

人们与所爱的人及所恨的人相处在一起,但是人们将会学会怎么去放开、化解仇恨,人们甚至能运用仇恨的力量将之转换成更高、更善的情操,最后将之转化为爱。

从一个广大一点的角度来说,肉体感官实际造出了一个物质世界,因而这个物质世界也就是唯一肉体感官能认知得到的世界,肉体感官本身就是伪装的一部分,它们就像戴在自然内在知觉能力上的眼镜,强迫人们只“看”得到物质世界的活动,所以他们只能告诉人们假相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例如:能认出演员的位置、知道钟上指的是什么时间,但是这些肉体感官不会告诉人们时间本身是假相,也不会告诉人们其他演员也是意识创造出来的,更不会告诉人们那些存在于物质之外而看不见的世界实际上是那么的显而易见。

人们能办得到运用自己的内在感官去认知存在于你们这场戏及所扮演的角色之外的世界。为了要做到这件事,人们当然必需暂时将注意力自五花八门的世间事物上转移——关掉肉体感官的感觉,把注意力放到原先所忽略掉的内我认知上。

这个做法很简单,而效果也很显著。肉体感官对内在感官而言,基本上来说可以说是人造的,就像眼镜和助听器之于肉体一般。所以内在感官很少在意识完全清楚的情况下被运用。

现在,假装你是站在一个打了灯光的舞台上,这个舞台便是你现在所处的房间,你把眼睛闭上,假装灯熄灭掉了,布景也被搬走了,你独自一个人在那儿。

到处是黑黑的,安静不要出声。开始尽可能生动的想象内在感官的存在,接着想象它们向你的肉体感官发出讯息,你心中不要想任何事情,也不要忧虑,尽量放松接收消息。耳朵轻轻的听,不是听物质环境的声音而是听内在感官传来的声音。

也许会有一些影像开始出现,你要像肉眼见物一般生动的接受这些影像。假装有一个内在世界存在,在你学着运用这些内在的感官去了解感觉它时,它会向你展现。

假装你这生对此内在世界而言一直是盲的,但是渐渐的你能在这个世界中看到东西。请不要用你最初看到的零碎不连贯的影像来评判整个内在世界,也不要用你最初听到的声音来评判整个内在世界,因为你运用内在感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

在睡前或是休息时做几分钟这样的练习,你也可以在不花精神的日常家务中作此练习。

以上便是学习将焦点放在新层次知觉的方法,如同在陌生环境中,脑中会印下一些快照一样。就这样接受它们,在这个阶段还不要想以此来做全面性的评判与诠释。

每天练习十分钟就足够了。这本书就是赛斯经由这位女士出神时的内在感官所写出的,这种工作是高度有组织的内在精确性及训练的结果。在鲁柏将焦点放在物质世界的时候,他无法由赛斯处接收到讯息,也无法转换诠释各种讯息。所以内在感官即是提供各种不同空间讯息交流的管道。即使如此,信息在转换成物质文字时还是会有相当程度的扭曲,但是若非如此,讯息就根本传不过来。

赛斯不断在强调每一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环境,人们自己必须对自己的生命及环境负责。

如果不相信上面这一点,那么便是受到限制的人;而环境所代表的也只是物质世界知识与经验的总合。如果一直相信环境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自己与之无关,那么就会对大多数的事物感到无力改变,无力超越,也想不出其他还有什么改变方法。赛斯以后会教许多大幅度改变环境,令之成为美善的方法。

人们在每一生中都自选及创造自己的布景或环境;此生人们自选父母,自己安排童年以获取经历。剧本是人自己写的。

意识自我就像一个健忘的老教授,把这些全忘了,在剧本中有悲剧、困难或挑战发生时,他就怨天尤人。在这本书中,赛斯希望能精确地指出:究竟人们是怎么样创造了每一个经验的细则,如此人们才能真正开始有意识的负起创造的责任。

第五章:思想如何形成物质——调和点

从这一章开始使用第二人称:文中的“你”指读者,“我”指赛斯。因为每一句都要重构为陈述句的话太麻烦了……

你说的话含有讯息、感情及思想,很明显的:思想、情感和文字并不是同样的东西,在书页上的虽是象征,但是你承认它们与一些特定的意义相关联。平常你理所当然的用它们,而几乎不曾想到过这些象征——这些文字——并不等于是讯息或思想的本身,它们只是传输讯息或思想而已。

同样的道理,事物也是代表实相的符号,它们也像文字一样传递实相的意义。文字本身不是思想,事物本身也不是讯息。文字是表达的方式,物质事物也只是表达的另一媒体。

物质事物是另一种表达方式的结果,它们就跟文字语言一样也是你创造出来的,此处指的不是你光用手或经由某种制造过程就可以把物质事物制造出来,真正的意思是:它们是人类进化过程的自然副产品,就像文字一样。

你并不明白自己如何操纵与掌握文字,如何在成堆的符号中精确的挑选出足以表达特定思想的文字,所以就这个情形来看,你根本不明白你自己是如何思想的。

你是如何将本页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思想而储备、甚而转变成你自己的思想的?这个过程你并不明白。既然你在意识层面上对平常说话转换的过程所知极少,当然你对自己在做的其他复杂的转换过程就更不知道了。例如,你不断的在创造你的物质环境以作为一种交流与表达的方式,便是这种复杂的过程之一。

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明白物质事物的真正本质,只有在体会到思想与希望不断的在转换成物质事物之后,你才能明白你是真正超越环境、时间及命运的。

也许你会辩说书是实际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由鲁柏脑袋中一蹦出来就是印好、订好的书,你也要借、要买才看得到,自然你会认为:“这本书肯定不是我的或我创造出来的,我并没有像制造言语一样的创造出这本书来。”但是在大家看完这本书之后便会明白:基本上来说是你们每一个人共同创造了你们手中的书,而你们整个的物质环境自然的出自你们的内心,就如同语言自然的出自你们的口一样。人在意识层面上也是这样不自觉的形成了物质事物,就像是他赋予自己呼吸的能力一样自动。

你们的物质世界依靠你们生存于其中及将注意力集中在里面才得以存在,物质宇宙对于不生存于其中的人来说完全不具实质。

其他种类意识的生命混住于你们世界相同的“空间”之中,他们感觉不到你们的物质事件,因为他们伪装系统的结构与你们的不同。你们感觉不到他们,一般说来他们也感觉不到你们。不过这只是一般性的说法,因为你们的生存空间在许多点的确会“重合”。

这些点你们可以称之为“双重空间”,其中含藏着极大的潜在能量,这些“调和点”的确是空间重叠的地方。有几处主要的“调和点”,其中在数学上确有不可思议之能量;次要的调和点则数目很多。

有四个绝对的调和点贯穿所有的空间,这几个调和点是能量流通的孔道,也是世界与世界间无形的通路,更是一个“变压带”,供应你们继续创造的能量。

你们的空间中有许多“次调和点”。你们以后会知道,这些点非常重要,能使你们思想及情感转化为物质事物。当思想或情感到达相当的强度时,便自动会吸引这些次调和点的能量,将此一思想或情感充分充电,并予以放大——非指尺寸的放大——这些点会对你们称之为时间及空间的东西造成冲击,所以在时空中有些点——这也是你们的说法——因为气旺而会较其他地方更有助益,在那儿思想及物质都能得到高度充电,以实际角度来说,就是建筑物能保存得很久,而附着于物质形象上的精神力量也能久存,比如说金字塔便是一个例子。

不论是绝对的、主要的或次要的调和点,都代表着纯能量的聚焦和踪迹,至于其大小则由极细至极巨——小的比科学家所知的任何最小粒子还要小,但却都由纯能量所组成。这些潜藏能量必须被思想或情感激发才能作用,但是物质办法却无法激发这种潜藏的能量。

在此提供你们或者数学家几个线索:在所有这些主调和点及次调和点的四周,地心引力总是不断的、细微的在改变,物理定律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动摇。次调和点具有辅助性的功能,以加强那形成各种世界的无形能量之网。虽然所有调和点都是纯能量的聚集或痕迹,但是主调和点与绝对调和点之间的能量差异极大,次调和点与次调和点之间的能量亦不同。

这些调和点都是能量浓缩聚集的地方。次要的调和点比比皆是,以实际的角度来说,它们影响你们的日常生活,在有些地方盖房子或建筑物较其他地方更好,因为在这些点上你们的健康与活力更得助益,同时植物也会生长得更好,种种有利的条件似乎皆已齐备。

有些人能直觉得感觉到这些点的邻近范围,它们与此世界以某种角度相接。调和点本身绝非物质的——也就是说我们看不见那些点。这些点可以用数学方法推算出来。总之它们是一种浓缩能量的形态,可以让人感觉得出来。

在某一特定房间中,某一特别区域的植物生长得会比其他区域好,当然这是指各处都具备同样必须条件——如光线——的情形下而言。人们的空间中到处散存着这些调和点,所以形成了一些看不见的角度。

“浓缩能量点”是由你们正常范围内的情感来驱动的,你们的情感及感觉能启动这些调和点而不管你们知道还是不知道调和点的存在。大量的“能”因情感或感受的驱动而附诸于你原来发出的想法或感受上,以加速感受及思想投射形成物质事物。不论情感的成分是什么,这种能量附加的情况只与其强度有关。

换句话说,这些点就像隐形的电厂,由足够强度的情感或思想所驱动。这些电厂以一种无选择的态度强化任何足以驱动它的情感或思想。

用非常简化的方式来说:任何意识主观的感觉都自动会变成一种电磁能量的单位,这些单位是构成物质事物的“底层”粒子,人们可以称之为尚未转变为物质的“初期粒子”。

这些电磁能量单位由种种各样的意识中自然流出,它们是意识在受到刺激之下所反应而形成的无形东西。它们极少单独存在,而以特定的法则结合。它们的形相及脉动状态时时在改变,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长短则依其初发时的强度而定——也就是说,由其初发时背后的思想、情感、刺激或反应的强度来决定它们存在的时间长短。

在这里我仍旧以非常简化的方式来说:在某种情况下,这些电磁能量单位凝固成了物质,那些具有高强度的电磁能量单位便自动的驱动了前面所说的次调和点,调和点助长了将高强度电磁单位转化为物质的速度——这是用你们的话来说——对这些单位来说,分子就像星球这么大。原子、分子、星球以及这些电磁能量单位,其实是源自同一法则的不同显现与存在而已,由于你们处于一个相对的状况中,你们只执著于某种特别的时空,使得它们变得似乎是这么不可想象。

每一个思想或情感皆是以一个或一组电磁能量单位的方式存在,加上调和点的助长,它们通常以物质的形态出现。这种物质事物的显现,出自一种“中性”的“结果”,而不论其思想与情感的本质为何。心灵的影像加上强烈的情感便是相关的物质事物、环境与事件发生的蓝图。

所以情感或思想或心灵影像的强度是决定物质化的重要因素。

强度是电磁能量单位聚集的核心。用你们的话来说:核心的强度越大,物质化的速度就越快,不论其心灵影像是属于恐怖的还是愉快的都一样。所以这儿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你的心灵活动很强烈,而你们以很生动的方式想象各种情景,那么这些情景便很快的就会形成物质事件;如果你们的思想高度的悲观,尽念着大灭难就要来临,那么这些想法就会忠实的复制于生活之中。

你们心中想象力及内在感受愈强,则你对内在感受转成实物方法的了解就愈显重要。在概念一开始产生时,你们的思想及情感就开始进行转换实物的历程。如果你们刚好住在调和环境强的地方,即是我称之为“传导性不寻常”的地方,而恰好你们思想的本质又悲观,那么你们会不断生病,遭遇灭难,因为所有的思想在这个环境中都会被助以能量。反之,若你们的情感及主观感觉都相当平衡、乐观、而具建议性的创造力,那么你们会有不寻常的好运道,因为你们乐观的预测很快就会实现。

这些调和点促成原子及分子活动的情形恰如太阳促进植物之生长。调和点促进原子及分子的活动,并且大大助长了其协调合作的能力,使得它们趋向于群聚在一起,进而结合成各种结构。

调和点放大并加强了潜藏于物质内本然自发的能力,令之成为一个“心灵发电机”,推动尚未变为物质的东西转化为物质。

这本书不是技术方面的著作,所以此时此地不宜详细讨论这些调和点的作用、性质或效果;也不必深论电磁能量单位——我刚才提及它们是意识自然流出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各位明白思想与情感经由一定的方法及定律形成了物质,虽然这些法则及定律目前尚不为人知。在其他的资料中,我会另行详述这些过程,供愿意进一步研究的人,或愿意由科学角度来看的人参考。

所有的意识——包括细胞的意识——皆在放出这种东西,其差异仅在程度的大小而已;它们使你们整个大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电磁网,由这个网中,形成了物质的各种粒子。

在人类真正了解“由念成相”的过程之后,能导致所谓的现代技术全面修正,而使得建筑物、道路及其他结构保存得更久。由于你们忽视了物质事物背后的心灵力量,你们无法有效的运用那些实际上已存的方法,也无法自那里获益。你们不会了解你们物质世界的真正原动力来自心灵,除非你们先了解你们自己心灵实相是独立于物质法则之外的。

我的首要目的便是使诸位明白:你们心里面有个“全我”,你们是那“全我”的一部分。同时我要为你们清除一些障碍,这些包括了理性与迷信的种种障碍阻碍了你们对自己潜能的了解,也束缚了你们本来的自在。然后,你们或会知道如何从多方面去运用你们的自由。

第六章:灵魂及其知觉的本质

灵魂不是你们所拥有的东西,它就是你们自己。我宁可常用“全我”而少用“灵魂”这个名词,这是因为“全我”比较不会引起错误观念与联系的缘故,而且“全我”这个名词由字面来看也比较不会牵扯到宗教。

你们的毛病在于你们常常认为灵魂或全我是一个封闭式、静态、属于你、而并不是“你”的“东西”。实际上灵魂或全我——换言之就是你们最亲密、最有力量的内我——“永远”而且必须处于“恒变”的状态,所以它并非像是一件珍藏的宝贝,它是活的、有反应的、而且非常好奇。它形成了血肉、大地,恒处于蕴蓄变化的状态之中。

灵魂或全我基本上来说是存在于其他的空间中,在那里它并不需要靠到达什么目的地才能有所收获。这里说的到达包括精神上的及其他方面的。

灵魂或全我恒处于变迁、学习或进展的状态中,它的发展与主观感受有关,而与时间或空间无关,这种情形并非像听起来这么神秘。每一位读者都在玩一种游戏,在游戏之中你的自我意识部分假装不知道你的全我本来就知道的事情,因为“自我”既是“全我”的一部分,所以基本上它一定知道这些事情,但是在它全力将焦点集中于物质世界时,它假装不知道,直到它觉得自己能在物质事物中运用这些知识为止。

所以你们的确有进入内我的途径,你们并没有与你们的灵魂或本体分家。你的“自我”宁可自任掌舵的龙头,因为在风云莫测的物质大海中鼓浪前进的是它,它不愿在考验之中分心。

通往心理及心灵的通道永远存在,讯息在多重“我”的层次中被来回的传递着。“自我”毫不犹豫的接受由内我传来有用的消息与资料,事实上它的地位仰仗的都是这种对内在资料毫不怀疑就接受的态度。“自我”换句话说即是你的“外我”,它之所以能保持它自己的安全及它那看起来好像在发号施令的地位,完全由于你们自己的内心层面允许它这么做的原故。内心层面也同时维持了肉体的运作,并与外来的以及内在的众多刺激保持沟通。各种或然世界的生存经验以及转世的经历并不会使灵魂或全我萎缩,反而是向外扩大。有关“或然世界”我以后再解释。

完全是由于你们对自己“全我”的观念非常狭窄,才造成你们目光如豆的思想。你们的身体中有千千万万个细胞,但是你们却称身体为一个单位,还认为它是属于你的。你们的确由内而外形成了你们自己的肉体,但是材料却是无数小生命,而每一个小粒子都自有生命的意识。物质可以丛聚,同样的,意识也可以丛聚,每一个个体都有它们自己的命运、能力及潜能。你们自己的全我不受任何限制,对“全我”而言,“界限”根本不存在,因为界限所意味的是限制与不自由。

我愿本书不仅为各位肯定“灵魂不死”,也能帮助你们认识那活活泼泼在你们内心中的世界。话说回来,你们必须先对你们自己心理及心灵的结构有点了解,等到你们相当了解你是谁、是个什么之后,我才能更清楚的向你解释我又是谁、又是个什么。我希望介绍你认识深藏在你内心的创造力的各种面貌,这样你们便能用以开扩发展你们整个的体验。

很多人以为灵魂是不朽的自我,忘记了你们所知的自我只是“我”的一小部分,而这一部分永远不断的在投射。由于你们对自己实相的空间了解太少,所以你们的观念必然受到限制而狭窄。当人类想到“不朽”时,似乎只想到“自我”的进步得以不朽,但又不愿这种进步牵涉到变迁。人类的宗教信仰令人相信他们有灵魂,但他们却又问都不问灵魂是什么?常常误认灵魂为人们所拥有的一种东西。

即使你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灵魂或全我是处于不断改变的状态中,它的变化并不经常在预期之中,事实上在大部分情形下,它的变化毫无轨迹可循。你们固执的将注意力焦点只集中在与自己行为相类似的地方,据此类推,你们建立了一套理论,认为每一个自我皆循着某种公式在活动,而你所走的也不过是大家都走的路而已。这种理论使你们无法真正认清自我,也由于这个原因,你们采用同一扭曲的观点来看灵魂,所以你们对灵魂的观念也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甚至发生在你们对肉身性质的认知上。

即使是难逃一死的肉身也比你们所知的要神奇、美妙的多,它具有的能力比你们归纳出来的要多得多。你们不知道真正知觉的本质是什么,甚至连肉身的知觉范围都还了解不全,所以你们也就不了解灵魂的知觉究竟如何。毕竟灵魂最重要的特性便是知觉与创造。请记住你便是整体,所以在你内心的灵魂始终在知觉之中,它认知的方法始终如一,不管是在你的出生前还是在你肉体死亡后都一样。所以基本上你的灵魂不会因你肉体的死亡而忽然改变它的知觉方式与特性。

因此你们现在就可以知道灵魂究竟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在你们死后才拥有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必须拯救或赎罪的东西,它是一个你无法失去的东西。你们说:“必须拯救灵魂,否则就会失去它。”这种说法真是误解、扭曲得太历害了。你们的这一个部分是不会被毁灭的。我们在谈到宗教与神的观念那一章时再来细谈。

你们那有独特个性的自我——即你们认为最重要、最能代表自己的那一部分也永远不会被毁而失去,它虽然是你灵魂的部分,但却不会被灵魂吞食,也不会被抹杀,更不会被征服,甚至不可能被分隔。它只是你们灵魂的一面。你这个个体——不论你怎么定义——永远存在。

自我会继续成长及发展,但是它的成长与发展关系于它是否能了解领悟到:虽然它是单独的个体,但在同时,它也是灵魂的一种显现,一直要到它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它才能开始在创造中尽量发展,以及运用它本来具足的能力。

不幸的是:用很简单的话来告诉你们——你们个人将永存,不要再担心——并不难办到,可是这种说法也会带来危险。就像寓言故事所说的一样,太过单纯的故事反而会导致危机。所以我再重申,事实是你的现在、过去、将来——这是用你们所了解的时间方式来说——所有的生生世世都是你灵魂的多种显现罢了!

这些独立存在于灵魂中的“个体”是灵魂的一部分,每一个个体都能自由创造与自由发展。

每一个人心里都存在着一个内在通讯网,你的任何一个个体所获的经验及感受都能为你所有的其他个体所分享,这种通讯并不需要在一个个体的肉体死亡后才能发生,它的发生就在现在——此时此刻。灵魂本身,我前面提过,不是静止不动的;它由组成它的每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中汲取经验,以供它不断的成长与发展。用简化的办法来说:“它比组成它的全部总合还要大得多。”

生命是开放的,在你们的物质世界系统中,你们认知的性质相当的囿限了你们对生命的观念及想法,因为你们有意的将焦点放在一个划定的界限内。但基本上,意识绝不是一个关闭系统,所有的障碍、界限都是幻想,所以灵魂本身不是一个关闭式的系统。

这里所提到的许多观念要用文字表达非常困难。因为你们的自我不敢承认自己的灵魂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开放式精神系统,所以你们不敢承认灵魂就像是“一个具创造力的巨大能场”,向每一个方向放射,可是事实的确如此。

我告诉你们这些,也同时再度提醒你们:你们目前的这个个体绝不会失去。灵魂的另一用词是全我。你们必须明白对“灵魂”或“全我”下定义并不简单,因为即使是我略为做一点有条理的说明,你们都必须要先对精神、心灵及电磁这些名词有相当的了解,同时还要了解意识及其活动的基本性质,这样才能揣摩到一点什么叫灵魂或本体。但是你们却能在“悟”中顿时明了灵魂或全我的本质是什么。在许多方面来说,自“悟”中所得到的了解胜过任何经由其他办法所得的了解。

要想对灵魂有所“悟”,其首要条件在于你必须有大惑“得解”的渴望,如果这种渴望够强,那么你便会自动的被导引向生动、正确、出自内心的“悟”了。若要培养这种渴望也有办法,我在书的后章中会告诉你们一些方法。

现在我来说一个有效而简单的练习:本章读到这里暂时放下,闭上眼睛,努力用心感觉你们自己呼吸及生命力之能量泉源。有些人第一次试就会成功,而其他的人也许还要多试几次。当你感觉到你内在这种力量的泉源之后,开始感觉这种力量由你整个肉身向外流出,由指尖、脚尖、全身的毛孔朝外放射,以你自己为中心,遍及每一个方向。想象那些放出的光不会萎缩或减弱,它们穿过植物、穿过云层、穿过地心,直向宇宙之外延伸。

我说的这个练习并非只是象征式的,在开始也许需要借助想象力,但这个练习却是根据事实而得,你们意识的放射与灵魂的创造力正像这种情形一样向外伸展。这个练习能让你们明白一些灵魂真正的本质、创造力及活力,你们由这个灵魂获得能量,而对这个灵魂来说,你们是其中一个个体,一个独特的部分。


待续……

不好意思,短时间内我不会更新了,因为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暂时没时间精力做这些了。这个摘录只是一些很粗浅的摘录,以后我有空的话会好好把赛斯资料提炼一下的。